新律师司法所成长记|新律师的“破圈”之路,从律所到司法所,他们这样干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权利在阳光下健康成长。每一份工资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治的价值在于践行。海南,这片碧海蓝天的热带岛屿,自唐宋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承载着无数航海者的梦想与希望。600年前,这里是海上贸易的繁荣之地,商船往来,文化交流,孕育了独特的海岛文明。600年后的今天,海南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法治建设也在不断推进。2023年以来,司法部鼓励各地探索开展新入职律师到基层司法所实践锻炼工作,引导青年律师到基层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海南作为8个试点省份之一开展了有力探索。有这么一群刚入职的青年律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的要求和嘱托,主动报名选择来到基层司法所,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倾听诉求、处理矛盾、宣传普法,成为“新律师司法所成长记”活动的参与者和践行者。爸爸,别打我,别打我!“爸爸,爸爸,让我回家。”凌晨三点,伴随着急促的敲门声,邻居推开门发现邓某涵又被锁在了家门外。邻居只能再次拨打了110电话。警察敲开邓某的家门,首先听到的是邓某涵父亲的呵斥:“你,怎么又自己跑出去了。”2024年6月,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司法局英州司法所锻炼的符叶青律师接受指派办理邓某涵和郑某某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爸爸,别打我,别打我!”符叶青第一次见到邓某涵时,他才八岁,身材瘦小,身上遍布淤青,在听他描述父亲如何虐待他的场景时,符叶青本能地想要摸一下他的头,他却浑身颤抖,出现了明显的应激反应。图为符叶青查看求助人身体情况“说实话,看到他那怯生生的样子让我很心疼。”那一刻,符叶青深刻认识到:“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成为父亲,也并非每位父亲都会爱护自己的孩子。”2023年10月,郑某与邓某离婚后,婚生子邓某涵便跟着父亲邓某生活。邓某涵经常哭闹着要找妈妈,邓某便觉得儿子已经开始认妈妈了,因此经常以半夜两三点不让他进家门,不让他上学,还不给他饭吃作为惩罚。每当周边的邻居发现后只能选择报警,面对邻居的指责和警察的询问,邓某总是狡辩称,小孩是自己跑出去的。而母亲郑某在离婚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儿子,每次前去探望,都会被邓某的家人赶出家门。“她能照顾好小孩吗?”随着对案件的深入了解,符叶青见到了邓某涵的母亲郑某,发现她患有严重的听力障碍,劳动能力受限,而且没有固定的住所。符叶青第一个念头不是如何帮助她争取抚养权,而是思考如果她获得抚养权,是否有能力照顾邓某涵以及自己。在与陵水县妇女联合会和椰林镇妇女联合会等多个部门沟通后,椰林镇妇女联合会表示会帮助郑某申请低保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陵水县妇女联合会则表示会帮助他们申请公租房,保障住房需求。解决了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后,如何快速取得邓某涵抚养权成为本案的关键。“我愿意照顾他,帮帮我。”当郑某知道有这么多人都在帮助她,让她生活有保障了,她紧紧抓住符叶青的手,哽咽说道:“离婚的时候,我其实就要儿子抚养权,但是怕没有能力抚养好他,现在我有能力我想要抚养权。”图为符叶青与求助人交流“我有权利教育自己的小孩。”在双方就抚养权变更调解过程中,邓某始终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是虐待,而是在教育儿子。但面对确凿的证据和周围邻居的证明,只能不再狡辩,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随着各方努力,郑某的就业、住房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和母亲在一起的邓某涵也开朗了很多,不再像第一次见面那样怯生生的。“阿姨,我终于能读书了!”这些工钱,是他们整个家庭的希望。“这些工钱,是他们整个家庭的希望。”这是东方市司法局八所司法所锻炼的青年律师林正豪,提起自己在司法所办理的第一个案件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当时,林正豪受东方市司法局的指派办理一起集体性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第一次与他们接触的景象仍历历在目,一群工友都穿着工作服,都有着相同黑黢黢的皮肤和一张疲惫的脸。”他们匆忙赶来与林正豪寥寥讲了几句,便又急匆匆地赶回去干活。虽然15个案子涉及的总金额只有五万余元,摊到每个人头上的金额就更少了,但这份收入却是他们赖以维持生活的重要来源。15个案子,来的不只是15个人,而是15个家庭。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承包方建筑公司表示该笔费用应当由发包方置业公司承担,因为双方已经有过协议。置业公司却认为虽有协议,但该笔费用是在协议之前的,故其不承担。由于两家公司的业务分发包情况,导致双方之间相互“踢皮球”,互相推诿均不愿意承担责任。图为林正豪进行法律解答面对迟迟无法支付的报酬,工人们无奈说道:“我们确实没有办法了,才走到走法律程序这一步,只要肯付钱给我们,哪怕少给一点也没事。”其实他们找到司法所的时候,工资已经拖欠半年多了。在这之前,他们与企业方多次协商,但都没有得到解决。他们有的是一个人在这个工地做,也有的是夫妻双方都在这干活,这笔钱就是他们生活的保障。其中有一对王姓姐弟,两人都被拖欠工资,姐姐王某因脚骨折住院,就等着这笔钱缴纳医疗费;而其他人大多在四五十岁的年纪,上有老下有小,孩子在外面上学,这笔钱不仅是照顾家庭的生活费,也是孩子们上学的保障。在这个案子里,林正豪最担心的是置业公司能否承担起连带的责任。由于工友们大多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在日常证据保留过程中存在瑕疵,他们提供的证据材料中只有置业公司负责人的签字,却没有公司盖章。庆幸的是,在工资结算单、微信聊天记录、工作群聊、对话录音等材料佐证下,林正豪梳理出一条完整的证据链条,足以证明双方的劳务关系,而这些证据最终获得了法官认同,判决建筑公司须在期限内支付劳务费,置业公司承担连带偿还责任。林正豪将判决书交到他们的手里时,他们一直握着林正豪的手,连声说着“谢谢,谢谢,谢谢!”直到现在,林正豪与15名工友因为案子建立的微信群也没有解散,但群里早已没有了原先的愁闷,倒是会时不时弹出他们给林正豪发的节日祝福。图为林正豪给当事人送达纸质材料林正豪说:“通过在司法所的工作,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律师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律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社会民生,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任何时候,法律都是权利救济的最终保障。”我也一直想要还钱!“你们到底能不能解决?”2025年1月3日,在海口市龙华区司法局滨海司法所锻炼的吉亚玉律师参加摩羯台风后清理垃圾未支付款项的协调会,刚走到办公室的门口,就看到站着几名务工人员,脸上尽是焦躁的神情。2024年9月6日摩羯台风在文昌市翁田镇沿海地区登陆,先后穿过文昌、海口、澄迈、临高等市县,并于7日凌晨进入北部湾海面,对海南岛东北部地区造成了破坏和影响,当地政府为尽快解决因摩羯台风所造成的垃圾问题,恢复道路交通,通过采购的方式将此次垃圾清理项目交给了包工头邱某,并于项目结束后支付了相关款项,但邱某却未如期将工钱支付给务工人员。而这笔钱,是工人们准备带回家的过年钱。纠纷时间跨度比较久,过程中其实司法所、派出所联合法官律师已经组织过多次调解,但每一次都不欢而散。虽然经过多次调解,工人们却都没有拿到钱,因此当吉亚玉再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时,他们明显对法律、对律师也产生了一丝不信任。图为吉亚玉接待来访者“他到底什么时候来?”调解开始,邱某却一直没有出现,调解现场的工人们站了坐,坐了站,因为长时间的等待,大家都坐立不安。吉亚玉只能不断地安抚他们,并持续不停地给邱某打电话。“我们打了很多个电话,也等了好久,所有人都不想放弃这次调解,就想再等等,但电话却一直打不通。”后来,吉亚玉根据汇款单上的账户联系到了邱某的朋友,邱某朋友也很爽快地同意来到现场配合调解工作。在邱某朋友不懈拨打下,终于打通了邱某的电话。但当工人听到邱某不来现场后,情绪再次被激怒。“无论等到多晚,我们都陪你们。”这个时候大家都嚷嚷着要走,不打算调解了。吉亚玉和所里的调解员就一直和他们解释,手头上只有一份对方的承诺,在证据上是不充足,证明力也有限。综合实际情况调解处理会更好,这样在时间成本上也更划算。只要有一丝解决的希望,就要全力把这个事情解决掉。图为吉亚玉进行现场调解“等我拿到钱了,我马上就把钱还给他们。”在大家的多次联系下,邱某从很远的地方终于来到了现场。原本乌黑锃亮的头发花白了一大片,显得整个人很苍老,情绪也很低落,一言不吭地坐在位子上,大家问一句他才回应一句。在工人们的逼问下,邱某才说道,原来别人也拖欠他的工程款,在等钱,在等别人给他打钱,所以他怕来到现场。见此状,吉亚玉和邱某协商,工人也不容易,维权了那么多次一直没有解决,临近年关,能不能把第一笔付款的金额提高一点,让大家也感受到你想解决事情的态度,也让他们吃颗定心丸。他点了点头:“可以,我也一直想要还钱!”“谢谢你们,有这份调解协议在,我们也有了一份保证。”在大家的努力下,双方最终握手言和,签订了调解协议。最后邱某也如期向工人支付了工程款。吉亚玉说:“能调解成功这个案子,其实真的很不容易,办不好影响的就是一个个家庭,所以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每一个案件的成功处理,就是一次生动的普法,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治的价值在于践行。一年来,海南省到司法所实践锻炼的16名律师凭借着专业法律知识和责任担当,扎根基层、扎根实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在海南这片热土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他们的成长历程,就是法治海南建设的一个缩影,法治建设的进程中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法律人不仅是规则的适用者,更是法治温度的传导者。“或许我们无法瞬间扭转乾坤,但每为农民工追回一笔工资,每助家暴受害者获得一纸保护令,都是在用专业力量修补社会肌理。有句话说法律是善良公正的艺术,这份职业的价值,恰恰在于将纸面规则转化为人间正义的涓涓细流。”【责任编辑:尚鑫】
[详情]
新律师司法所成长记|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
刘闯第一次在司法所值班时,就闹了个“笑话”。面对一对闹离婚的夫妻,他张口就问“财产怎么分”,结果夫妻俩瞪着眼离开了。那时的他不会想到,这些看似“失败”的经历,让他逐渐明白,律师的价值不仅是打赢官司,更是用法律的温度化解矛盾。在河南,有1300多名像刘闯这样的年轻执业律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请缨,到基层司法所实践锻炼,扎根田间地头,奔走大街小巷,做着他们之前并不十分熟悉的工作——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社区矫正、法律援助……这些青年律师的坚守与奉献,展示了“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三位年轻的河南律师——从“打官司”到“解心结”:一名年轻律师的基层蜕变“离婚!我要离婚!”女人抱着孩子,气冲冲地推开了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司法局大桥司法所的门。“离就离,谁还怕不成?”男人跟了进来,也是一脸铁青。值班律师刘闯立刻站了起来,看向女人:“双方条件都谈好了吗?孩子怎么分?财产怎么分?需要我帮你打离婚协议吗?”图为刘闯律师在司法所为当地居民开展法律服务讲起这些,刘闯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说,当时自己才刚到所里不久,见到女方来提离婚,就很习惯地按照之前的法律思维,将她当作了自己的离婚诉讼当事人。刘闯话刚出口,女人立刻就火了:“你们就这么办事的?”说完,女人抱起孩子,就往外走。站在旁边一直没说话的男人,也狠狠瞪了刘闯一眼,跟着走了出去。刘闯被两个人弄得愣在原地,一时之间竟不知所措。司法所所长马辉听到动静后立刻追了出去,将两人劝了回来,拉到调解室,经过一番调解,两个人竟高高兴兴地抱着孩子回家了。“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想离婚,就是夫妻闹矛盾,彼此缺乏一些包容和理解,有人劝一劝,听他们倒倒苦水,耐心疏导一下,也就和好了。我当时傻乎乎的,竟然直接就当成了离婚诉讼来处理,结果就……”刘闯说,这是他来到司法所后学会的第一课,比起用专业法律知识打赢官司,掌握调解技巧去和当事人沟通并化解矛盾,更为重要,“法律并不应该只是冰冷的法条,它还需要具备温暖人心的力量。”2024年8月份,刘闯接到了一个让他记忆至今的电话。“你好,是刘律师吗?我想找你帮我写一份起诉状,可以吗?”电话那头是个女人,讲话慢吞吞的,每个字似乎都很吃力。“没问题啊,你来就行,到司法所里说说具体情况,我帮你写。”“我不太方便,在家带孩子,我老公在店里走不开……”“我可以等你们,晚点来也行。”“我行动不太方便,我老公能骑车拉着我,不过会比较慢……”女人讲话更慢了,声音也有点小。听到这里,刘闯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什么,他没让女人再说下去:“你说个地址,我过去帮你写。”外面还在下雨,刘闯按照女人给的地址,来到一家宠物用品店。推门进去,男店主正在坐着看手机,见到来人,他扶着柜台慢慢站起来,两条腿一高一低,很不协调,走起路来颤颤巍巍。他伸手指了指店里正在卖的东西,张嘴“啊啊啊”了几声,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刘闯心里像是被刺扎了一下,有些难受,他赶紧说明来意,扶男子坐下。“你在这帮我看一下店,我去把我老婆接来。”知道刘闯是来帮自己的,他将手机举起,打字给刘闯。随后男店主撑着伞,就要出门。刘闯想要开口替他去,又停住了,毕竟自己作为外人,不太方便。夫妻两人回来后,刘闯了解到,他们夫妻都患有小儿麻痹症,平时靠这家宠物用品店维持生计,之前进货时,供货商欠了他们两万块钱的货一直不发,现在更是将他们电话拉黑、微信删除,彻底失联了。万般无奈之下,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司法所值班律师电话。刘闯耐心听完,将诉状写好递过去:“你们放心,情况我都了解了,你们的情况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免费找律师打官司。”图为刘闯律师到宠物用品店帮助当事人刘闯起身准备离开时,夫妻俩却将他拦住了,女人从身上慢慢掏出一个钱包,要给他拿钱。刘闯怔住了:“大哥大姐,我是咱们镇上司法所的律师,不要钱。”“他们在雨里送我离开时的那个眼神我现在都还记得。”刘闯说,“那里面有感激、信任,还有期待。我当时就想,我一定要帮他们把钱要回来,要让他们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是触手可及的。”立案后,一切进行的很顺利,拿到钱的夫妻俩第一时间给刘闯打电话表达感谢。刘闯很开心,他说:“听到钱要回来的那一刻,我特别高兴,我到现在都记得那份喜悦。”“其实,司法所里的这些工作,写一份诉状,参与一场调解,化解一场纠纷……看起来都是小事,可是对于当事人而言,就是天大的事,我能够用我的法律知识帮到他们,为他们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就是最有价值的事。”图为刘闯律师和司法所的同事们在社区开展普法宣传刘闯开玩笑说,在准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时,他想的是“一定要过法考,当律师,然后过上光鲜亮丽的生活”。而现在,作为00后的他,有了自己真正的理想——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交一份让当事人满意的答卷“我在手机上看到,这里有免费打官司的律师,是真的吗?”2024年12月,天已经很冷了,一名怯生生的中年男子走进河南省信阳市龙飞山司法所,问得小心翼翼。“您可以先跟我说说您的情况,如果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咱们这边是可以帮您申请法律援助的。”值班律师王晓娇回忆,自己当时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对方却是激动不已。图为王晓娇律师在司法所工作“太好了,真的是太好了!”中年男子原地打着转,整个人很开心,过了好一会儿,才肯坐下来。中年男子姓朱,之前在当地一家建筑工地干活,后来找他干活的包工头不干了,但是欠自己的一万多块钱工资一直没有结清。从2022年开始,朱某断断续续要了两年多,对方一直说给,但是每次挂完电话就没了动静。朱某早就想起诉对方,却一直担心打官司太贵,直到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司法所。“我的父亲也是农民工,我就是农民工的孩子。”王晓娇说,在司法所,她遇到最多的就是劳务纠纷、农民工讨薪,每一次,她都会有一种使命感:“有时候你刚跟他们说几句话,他们就会对你产生极大的信任感,立刻把一切都托付给你,眼神交汇的那一刻,我就会告诉自己,必须尽全力去帮助他们。”图为王晓娇律师在司法所开展调解工作经过了解,朱某除了一张欠条,上面留有姓名和电话,再无其他任何信息。王晓娇接过欠条,还没说话,朱某又担心地问:“王律师,这个可以吗?我记得他好像是信阳光山人,但是我不知道他在光山什么地方,咱能找着他吗?”“能,一定能!”王晓娇指着欠条:“这就是最好的证据,至于找人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陪着你去找,一定把他给找出来。”送走朱某当天,王晓娇就去申请律师调查令和人口信息调查令,一切准备好以后,她马上将电话打给朱某:“您不是记得对方在光山吗?我就陪您去光山,一起去找。”经过半天的车程,在光山县公安局,他们很幸运地就查到了对方的信息,但是想要起诉,还需要对方具体的户籍证明。朱某满脸歉意,看着王晓娇,还没开口,王晓娇就把话头截过:“这个简单,我们跑一趟,去当地派出所开就行,别担心,我陪你一起。”图为王晓娇律师陪当事人一起到当地派出所询问为了赶时间,中午匆匆吃过饭,他们没多停留,立刻奔赴下一个地点。终于,在天黑之前,王晓娇拿到了起诉需要的一切。“像朱某这种情况,如果我去打电话沟通,反而可能打草惊蛇,让对方做好准备,甚至离开光山,所以,我们选择直接起诉。”王晓娇说,自己当时就一个念头,要让朱某尽快拿到钱,然后开开心心回家过年。“后来经过法院庭前调解,朱某最终在年后拿到了钱,一分没少,我总算帮他把钱要了回来。”王晓娇一直记得,那个冬天自己一个人骑着电动车去汽车站坐大巴往光山跑的场景,感觉像是去参加一场大考,这个考场,就在基层,监考官就是群众,自己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要交一份让当事人满意的答卷。一名党员律师的三百里破冰之路2024年7月,河南省郑州荥阳市豫龙镇司法所的值班律师徐永宽,第一次被镇上负责接待信访的王主任叫出去。见到自己,王主任就像见了宝一样:“太好了,小徐,那个程某又来了,快和我一起,去见见他。”图为徐永宽律师和司法所的同事们一起值班程某家在商丘,曾经在镇上一处建筑工地上干包工头,后来因为开发商工程欠款的问题,从2020年开始,一直断断续续坚持信访。“你是不知道啊,几年来,这个程某,每周都要高强度给我打好几次电话,简直比我老婆通话时长还多!”提到程某,王主任是一肚子的苦水。一方面,他觉得农民工确实不容易,对程某的境遇深表同情,另一方面,又因为程某不去找欠钱的开发商,却只是坚持找政府要钱,而感到无奈。办公室里,程某正等着他俩:“王主任,赶紧帮我要钱啊,我活干了,就应该拿钱,虽然不是政府欠的,你们总有管理责任吧?你们赶紧想办法帮我要。”王主任没接他话,指了指徐永宽:“这次我给你带了个专业的律师,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跟他说。”图为徐永宽律师在司法所工作程某听完看了徐永宽一眼:“我不相信律师,我只相信政府!”“你不用担心,我不仅仅是名律师,也是名党员,这次和王主任一起来,就是为了帮你解决问题。”经过交谈,徐永宽得知,一直以来,程某主要有两点顾虑,一是他觉得自己和手底下的工人们学历不高,也不懂法,当初干活的时候就没有签过正规合同,害怕官司打不赢;二是自己讨要的工程款数额较大,担心诉讼费太贵,自己承担不起。知道了症结所在,徐永宽当场表示,诉讼费自己可以帮忙想办法,至于没有签合同,自己也做过类似但是胜诉的案例,自己有信心,可以帮到他。最终程某离开时,同意由徐永宽作为自己的代理律师,通过民事诉讼解决问题。然而,之后的两个月,徐永宽每次和程某联系,程某总是支支吾吾。直到九月初,他再次将电话打给了王主任:“我觉得这个事还是得找政府,王主任,你还是要给我解决!”“怎么办?不行咱俩跑一趟,去他家看看吧?”王主任和徐永宽二人决定动身前往商丘。他们出现在程某家门口时,程某很意外:“我以为你们只是说说,没想到你们真的会来。”图为徐永宽律师和镇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到当事人家中探望在客厅里,程某为二人倒上一杯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同时又很感动:“真是太麻烦你们了,对我的事这么关心,竟然真的跑了三百多公里,就为了来帮我。这一次,我一定说到做到,把一切都交给徐律师。”这趟行程很顺利,程某当场就和徐永宽签订了委托合同。“经过我和镇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沟通,目前开发商已经支付了10万元的工程款,后续的款项,我会持续跟进。”徐永宽提到这个案件,充满了自豪。“作为律师,我们都会用‘法律人’来称呼自己,可是‘法律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呢?在和程某接触的过程中,我不仅仅帮政府机关解决了信访问题,更为农民工讨要到了工程款,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难题,而我自己,也找到了奋斗的方向,感受到了学法律的意义。”图为徐永宽律师为当地居民进行法律宣讲如今,刘闯依然奔波在司法所和街巷之间。他说,自己早已不再执着于“光鲜亮丽的生活”,而是学会了从当事人的眼神里读懂答案——那些感激、信任和期待,让他相信,法律的公平正义,就在一次次倾听、一句句调解、一场场雨中的奔赴里。“也许这就是党和人民满意的答案吧。”他笑着说。【责任编辑:尚鑫】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