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澎湃处,创新正当时。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以下简称“全国律协”)组织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知产委”)在京召开“AI背景下的知产创新与律师价值——暨全国律协百城知产律师联动启动仪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二级巡视员付明星、全国律协副会长才华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全国知产律师代表15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AI时代知识产权保护新图景,见证百城联动机制启动与《中国知识产权律师年度报告2025》的重磅发布。百城联动:构建知产保护协作网络“百城知产律师联动,是应对挑战的有力举措。”全国律协副会长才华在开幕致辞中掷地有声。他强调,面对AI技术重构产业生态、知识产权争议日益复杂的新形势,全国律协发起百城知产律师联动行动,旨在打破地域壁垒,整合东部涉外经验与中西部产业特色,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保护网络,共同攻克难题。据全国律协知产委主任王正志介绍,全国律协通过知产委将联动全国约100个城市律协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以举办业务研讨会,开展普法宣讲,发布优秀论文、典型案例等方式,强化行业协作、展示专业成果、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有力法治保障。年度报告:律师视角下的知产法治图景《中国知识产权律师年度报告2025》的发布成为活动焦点。自2020年以来,全国律协开始组织全国知识产权领域优秀律师撰写《中国知识产权律师年度报告》,现已出版至第六期。《中国知识产权律师年度报告2025》涵盖著作权、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八大板块,全面汇总并深入分析2024年度知识产权领域的最新发展,梳理最新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总结最新的司法裁判规则,探索知识产权新领域,为知识产权立法工作建言献策,对持续推动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提高保护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付明星在致辞中呼应AI时代知产律师的核心价值:“一是技术加法律的复合能力,深入理解AI底层逻辑,为企业在数据合规,算法专利布局等领域提供精准服务;二是风险预判与战略护航,通过AI工具分析侵权风险和预测诉讼趋势,助力企业抢占创新制高点。三是全域视野下的协同合作,建设联动平台,打破地域壁垒,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全域网络。”专业洞察:律师价值的多元呈现外交学院教授金克胜围绕“知识产权信用”展开分析,结合案例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信用管理规定》,指出“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恶意商标注册申请等行为已被纳入失信惩戒”。鼓励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全国律协知产委副主任马翔、王永红、徐建生分别发表主旨演讲。马翔围绕“律师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15个优势”,强调律师在破解恶意抢注、应对商标行政授权确权诉讼中的不可替代性。王永红结合多起司法判决,强调“技术秘密点归纳需具体化,避免宽泛主张”。徐建生则围绕品牌出海时代知产律师跨境业务剖析了机遇与挑战。聚焦前沿:AI与法律服务的边界之辩圆桌讨论环节,来自天津、上海、云南、吉林等11个省(市)的知识产权律师围绕“AI生成内容版权归属”“训练数据合理使用边界”“新质生产力时代知产律师未来定位”等议题展开讨论。上海律协知产委主任刘峰认为,现有司法实践对AI作品“可版权性”存在争议。一个AI作品的背后,数据权利人、AI服务商、使用者都有贡献,他们的权利义务划分仍有大量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明确。云南律协知产委副主任吕江提出,要分清“AI生成”与“AI创作”两个不同概念,防止混淆AI生成与人类创作的边界。山东律协知产委副主任赵吉军在交流中指出,新质生产力时代,不仅要考虑律师的定位,也要考虑行业的定位,要通过专业精神提升社会对律师行业的认知度。……窗外暮色渐深,参会律师仍意犹未尽。“很珍惜这样的学习交流机会”,来自西藏律协知产委的根绒青措感慨,“真希望这样的‘充电’机会能再密集些!”这场法律与AI的盛宴虽已落幕,但律师拓宽法律服务领域、AI赋能律师行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正在加速推进。属于中国律师的星辰大海,正在脚下延伸。【责任编辑: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