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塞拜疆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新华社阿斯塔纳7月3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塞拜疆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塞拜疆共和国(以下称“双方”)一致认为,自1992年4月2日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方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在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复杂演变的背景下,双方一致同意拓展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加强国际协作,共同维护两国共同利益,共同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一
发表时间:2024-07-04 10:13:05

习近平会见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

当地时间7月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前会见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新华社阿斯塔纳7月3日电(记者赵嫣陆佳飞)当地时间7月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前会见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习近平指出,中国和阿塞拜疆是真诚互信的好朋友、平等互利的好伙伴。中阿关系始终健康稳定发展,两国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战略内涵更加丰富。我们将双边关系定位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这是新定位也是新起点。双方要继续相互支持,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习近平强调,中方坚定支持阿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支持阿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双方要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贸易、投资、油气、光伏等领域合作,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好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保障中欧班列健康稳定运营。双方要在教育、文化、旅游、青年、地方等领域开展更多交流,巩固中阿友好的民意基础。中方支持阿方办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愿同阿方共同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当地时间7月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前会见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阿利耶夫表示,阿中两国是好伙伴,两国各部门、各层级保持密切交往,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在国际组织中坚定支持彼此维护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今天我们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宣布建立阿中战略伙伴关系,这对两国关系发展意义重大。阿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坚定支持中国实现国家统一大业,这是历史大势,没有任何势力可以阻挡。阿方愿同中方加强团结合作,挖掘潜力,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经贸、投资、新能源、人文等领域合作,密切在上海合作组织等框架内协作,反对外部干涉,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塞拜疆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相关部门签署关于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文件。蔡奇、王毅等参加会见。【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07-04 10:11:54

习近平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

当地时间7月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前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新华社记者翟健岚摄新华社阿斯塔纳7月3日电(记者孙浩赵冰)当地时间7月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前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习近平指出,今年1月,你对中国成功进行国事访问,我们一致决定将中乌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更高起点上构建中乌命运共同体,两国关系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正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乌兹别克斯坦也在全面推进“乌兹别克斯坦-2030”战略。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中方愿同乌方一道,以国家命运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推动中乌关系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强调,中方坚定支持乌兹别克斯坦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安全,是乌方可以信赖的朋友和伙伴。双方要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落实好经贸和投资中长期合作规划,加快中吉乌铁路建设,以及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合作,继续加强减贫、社会治理等合作。中方支持扩大两国地方、旅游、教育等领域交流,欢迎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主宾国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方愿同乌方加快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成果,加强协调配合,确保上海合作组织始终朝着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当地时间7月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前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新华社记者翟健岚摄米尔济约耶夫表示,今年1月我们在北京共同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了乌中关系的新时代。在习近平主席英明领导下,中国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成就,乌方表示祝贺,并预祝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取得圆满成功。乌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坚决打击“三股势力”,愿同中方做彼此可靠的朋友和伙伴,继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乌方愿同中方密切在中国-中亚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协调合作,推动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蔡奇、王毅等参加会见。【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07-04 10:10:46

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共见记者

当地时间7月3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总统府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新华社记者翟健岚摄新华社阿斯塔纳7月3日电(记者杨依军鲁金博)当地时间7月3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总统府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习近平指出,这是我第五次访问友好邻邦哈萨克斯坦,也是我同托卡耶夫总统时隔9个月再次会晤。刚才我同托卡耶夫总统举行了亲切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达成广泛共识,共同签署了
发表时间:2024-07-04 10:09:47

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举行会谈

新华社阿斯塔纳7月3日电(记者倪四义胡晓光张继业)当地时间7月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总统府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举行会谈。当地时间7月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总统府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举行会谈。这是习近平抵达总统府时,六架哈萨克斯坦空军战机从总统府上空飞过,拉出象征中国国旗的红黄色彩烟,以最高礼仪欢迎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建华殷博古摄习近平乘车抵达总统府时,托卡耶夫总统热情迎接。六架哈萨克斯坦空军战机从总统府上空飞过,拉出象征中国国旗的红黄色彩烟,以最高礼仪欢迎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当地时间7月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总统府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举行会谈。托卡耶夫为习近平举行隆重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托卡耶夫为习近平举行隆重欢迎仪式。当地时间7月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总统府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举行会谈。托卡耶夫为习近平举行隆重欢迎仪式。这是习近平在托卡耶夫陪同下检阅仪仗队。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总统府大厅气势恢宏,礼兵威武挺拔。两国元首分别同对方陪同人员一一握手致意。两国元首登上检阅台,军乐团奏中哈两国国歌。习近平在托卡耶夫陪同下检阅仪仗队。当地时间7月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总统府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举行会谈。这是习近平同托卡耶夫握手。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当地时间7月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总统府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举行会谈。这是两国元首举行小范围会谈。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欢迎仪式后,两国元首举行小范围会谈。习近平指出,去年,我和托卡耶夫总统在西安和北京两次会晤,就中哈关系发展作出新部署新规划,引领中哈关系“黄金30年”快速发展。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哈关系,将哈萨克斯坦视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和在中亚的重要合作伙伴,中方维护好、发展好中哈关系的意愿和决心坚定不移,不会因一时一事或国际风云变幻而改变。中国将永远是哈方可以倚重和信赖的好邻居好伙伴。中方愿同哈方继续加强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合作,拓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合作,支持更多中国企业赴哈萨克斯坦投资,助力哈方将资源优势转换为发展能力,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托卡耶夫表示,习近平主席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对哈中关系发展具有历史性重大意义。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的友好邻邦、亲密朋友和重要战略伙伴,哈中关系基于牢固的睦邻友好和坚定的相互支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贸易、能源、农业、矿产等领域合作取得重要成果,造福了两国人民,堪称国与国关系的典范。哈方祝贺中国取得的全方位历史性成就,相信在习近平主席英明领导下,中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必将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哈方愿同中方一道,进一步挖掘两国在能源、矿产、新能源、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潜力,推动两国关系发展至新的高度。哈方感谢中方坚定支持哈萨克斯坦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将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坚决打击“三股势力”,维护两国共同安全。当地时间7月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总统府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举行会谈。这是两国元首举行大范围会谈。新华社记者翟健岚摄随后,两国元首举行大范围会谈。习近平指出,中哈友好根植于绵延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又历经建交32年的合作积淀,达到永久全面战略伙伴的高水平,世代友好、高度互信、休戚与共成为中哈关系的主旋律。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方维护中哈友好的初心坚定不移,推进全方位合作的恒心坚定不移,在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的决心坚定不移,对实现各自国家发展目标的信心坚定不移。中方愿同哈方一道,携手构建更加富有内涵和活力的中哈命运共同体,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发展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习近平强调,中哈两国都处在各自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双方要加强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和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实施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助力各自国家发展。中方愿同哈方提升经贸合作水平,确立未来尽早实现双边贸易额翻番的新目标,进一步扩大进口哈萨克斯坦优质商品,打造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合作新增长点。双方要做大产能投资合作规模,挖掘科技创新合作潜能,拓展电动汽车、新能源、跨境电商、卫星通信等领域合作。中方愿同哈方积极推进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建设,构建多元立体联通格局。中方支持明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旅游年”,决定在哈萨克斯坦开设第二家鲁班工坊。昨天我在机场听到哈萨克斯坦少年用标准流利的中文演唱《歌唱祖国》,十分感动。青年是中哈世代友好的传承者。双方要发挥好两国文化中心和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作用,加强人文交流,增进两国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相知相亲,筑牢两国全方位合作的社会民意基础。习近平高度评价哈萨克斯坦担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工作,祝愿哈方主办的阿斯塔纳峰会取得圆满成功。习近平表示,阿斯塔纳峰会后中国将接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中方愿同哈萨克斯坦等成员国共同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中方支持哈方明年举办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愿同哈方等有关各方做优做强中国-中亚机制,推动中国中亚合作取得更多新成果。中方愿同哈方在联合国等多边组织框架内密切协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两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托卡耶夫表示,习近平主席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再次证明哈中双方均高度重视并强烈希望进一步提升哈中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哈中有着跨越千年的牢固友谊,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特别是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亲自关心引领下,哈中关系迈入了新的“黄金时代”,两国重大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农业、绿色能源、人文等领域合作取得积极成果,为增进两国人民福祉作出贡献。哈萨克斯坦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可以信赖的朋友和伙伴。深化对华友好战略合作,是哈方坚定不移的战略优先。哈方高度赞赏中国秉持的和平外交理念以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系列全球倡议,高度评价中方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愿同中方共同努力,推进构建哈中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哈方期待同中方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的重要成果,持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力实现双边贸易额翻番的目标,加强农业、经贸、新能源、跨境电商、电动汽车等领域合作,加快推进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建设。哈方欢迎设立哈中文化中心和鲁班工坊,积极办好明年“中国旅游年”,密切两国地方合作和教育、文化等人文领域交流合作。哈方将继续积极参与中国-中亚机制建设,密切同中方在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国等多边框架内的协调配合。当地时间7月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总统府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并共同见证交换经贸、互联互通、航空航天、教育、媒体等领域数十项双边合作文件。新华社记者鞠鹏摄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并共同见证交换经贸、互联互通、航空航天、教育、媒体等领域数十项双边合作文件。当天中午,习近平出席了托卡耶夫总统举行的隆重欢迎宴会。蔡奇、王毅等参加上述活动。【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07-04 09:48:55

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共同以视频方式出席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仪式

新华社阿斯塔纳7月3日电(记者郝薇薇安晓萌)当地时间7月3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阿斯塔纳总统府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仪式。当地时间7月3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阿斯塔纳总统府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仪式(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殷博古翟健岚摄习近平和托卡耶夫观看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项目视频。哈方项目负责人向两国元首汇报准备情况,中方项目负责人请两国元首下达指令。两国元首共同下达作业指令:“启运!”两国元首通过大屏幕观看车辆登船、集装箱装船等实时情况。现场响起热烈掌声。此次是中方车辆首次以公路直达运输方式抵达里海沿岸港口,而从中国始发跨里海的中欧班列已平稳运营2年,这标志着集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为一体的多元立体互联互通格局正式建成。蔡奇、王毅等参加。【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07-04 09:47:32

开创改革强军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防和军队改革成就综述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领导指挥方队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题:开创改革强军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防和军队改革成就综述新华社记者梅世雄、李秉宣人民军队改革强军的伟大征程上,又迎来一个载入史册的重要时刻——2024年4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信息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信息支援部队全体官兵致以热烈祝贺。授旗仪式后,习近平致训词。他指出,调整组建信息支援部队,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从强军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对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根据中央军委决定,新组建的信息支援部队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同时撤销战略支援部队番号,相应调整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领导管理关系。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军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引领,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深入破解长期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联勤保障部队方队。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改革推动强军,强军支撑强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的人民军队,正阔步迈向世界一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战略擘画统帅掌舵领航改革,当代中国的鲜明特色,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长期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习主席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果断作出改革强军的战略决策。强国必强军,强军必改革。“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就痛彻肺腑!”习主席以强烈的历史忧患深刻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军队要跟上中央步伐,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决推进军队各项改革。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历史担当。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习主席激励全军:“新军事革命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奋发有为,不仅要赶上潮流、赶上时代,还要力争走在时代前列。”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先后进行了13次比较大的改革,部队规模、体制编制不断调整,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受各种因素影响,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要解决的大都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起来确实不容易。”习主席告诫全军,“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思之弥深,行之愈笃。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决定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盘子,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为单独一部分写进全会决定,这在全会历史上是第一次。仅4个月后,又一条重磅消息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习主席决策成立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并担任组长。党的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这也是第一次。这两个非同寻常的“第一次”,昭示了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坚定意志、坚强决心,极大激发和凝聚了全军官兵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磅礴力量,成为推动改革的根本保证。对于一支大国军队来说,改什么、怎么改,有目标、布局问题,有立场、观点问题,也有方法、路径问题。习主席为改革论证设计倾注大量心血,多次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军委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多次当面听取有关单位改革意见建议,亲自确定改革重大工作安排,亲自领导调研论证和方案拟制工作,亲自组织研究改革重大问题……改革始终奔着问题去,以问题倒逼改革。在改革的各个阶段,每一个方案都指明了破解现实问题的方法路径,每一个现实问题的解决思路最终汇聚成一条条具体的改革措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变革,要加强顶层谋划、体系设计。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习主席强调,要把握改革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使领导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各项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谋篇布局,落子有声。设立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建立由军地200多名专家和领导组成的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咨询评估专家库,充分发挥第三方独立评估作用;赋予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相关研究论证任务,发挥其智囊作用……汇聚全军和各方面智慧,形成改革“最大公约数”。习主席到机关、进班排,上高原、赴海岛,登战车、乘军舰,深入调查研究。全军和各方面踊跃献策、积极建言,军外到军内、机关到部队、将军到士兵;各方向实地调研、各层面座谈访谈、大范围问卷调查;一份份情况报告、一封封来信意见、一条条网络留言……许多好思路、好建议、好点子进入了改革方案。“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习主席领导运筹下,一整套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有重大创新突破、人民军队特色鲜明的改革设计破茧而出。2015年7月,习主席先后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总体方案。在领导推动这轮改革的历程中,习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要战略思想,立起改革强军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从党和国家整体布局到军队各系统相互耦合,从总体方案、重大领域方案到专项方案层层深入,从领导指挥体制、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到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新时代人民军队改革的目标图、路线图和施工图就此绘就,一场浴火重生、开新图强的历史性变革蓬勃展开。攻坚克难深入推进改革一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2015年11月24日,一个注定载入人民军队史册的日子。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习主席发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动员令——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统帅号令所指,全军闻令景从,向心凝聚、向战发力、向难攻坚。领导指挥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贯彻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总原则,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构建起“中央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中央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立起人民军队新的“四梁八柱”。“四总部”退出历史舞台,调整组建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指挥、建设、管理、监督等路径更加清晰,决策、规划、执行、评估等职能配置更加合理,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和战略谋划、战略管理职能有效强化。“七大军区”完成历史使命,重新调整划设五大战区,健全军委、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起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武警部队由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预备役部队全面纳入军队领导指挥体系。步入“新体制时间”,广大官兵既“转身子”又“换脑子”,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联的壁垒渐次打破,战的效能逐步凸显。一次次演训中,过去相对独立的不同军兵种部队,在战区的调度下常态化开展联演联训;过去难以共享的数据信息,如今在战区诸军兵种部队间高效流转;侦察不再“各自为战”,指挥不再“各唱各调”,火力不再“各打各的”,一个个联合铁拳淬火而生。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深刻重塑——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新数据:陆军占全军总员额比例下降到50%以下;全军非战斗机构现役员额压减近一半,军官数量减少30%……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新名词:合成旅、空中突击旅、航母编队、空降兵军、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减与增的辩证法,既是瘦身,更是强体,是一次划时代的力量重塑。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推动部队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2017年4月27日,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披露,陆军18个集团军番号撤销,调整组建后的13个集团军番号同时公布。此外,新调整组建的单位中,还包括诸多新型作战力量。调整之后,我军规模更加精干,结构更加优化,编成更加科学,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陆战型的力量结构,改变了国土防御型的兵力布势,改变了重兵集团、以量取胜的制胜模式,战略预警、远海防卫、远程打击、战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充实加强,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正在形成。陆军练兵备战及转型建设集训中,某空中突击旅进行实兵实弹演练(2018年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永进摄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近日,2024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已录用文职人员陆续到各部队报到。2018年6月,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录用人员中,高学历群体、“二次入伍”群体等格外引人注目。这标志着我军人才引进工作的开放性、竞争力大大增强。文职人员是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新型文职人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人民军队政策制度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这次改革彻底改变以往零敲碎打的做法,系统谋划、前瞻设计、创新发展、整体重塑,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形成军队党的建设制度、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军事管理政策制度“四大板块”。习主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相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军队党的建设条例》《军队政治工作条例》等我军党的建设主干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陆续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等军事法律。成立中央军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中央军委干部考评委员会。出台《现役军官管理暂行条例》及11项配套政策制度,建立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制度取得实质进展。颁布《军士暂行条例》《义务兵暂行条例》、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以及配套法规。构建军人荣誉体系,举办授勋授称仪式;优化军人待遇,发放军人父母赡养补助、配偶荣誉金,实行军人配偶子女免费医疗等新的医疗保障政策……一件件暖心事,增强官兵职业荣誉感,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工作人员在居民魏松梅(右)家门口悬挂“光荣之家”牌(2019年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成熟一项推进一项,20余个重大领域基本法规相继推出,一大批配套政策制度和重大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军队战斗力和官兵活力进一步解放,改革效能持续释放。跨军地重大改革深入实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跨军地重大改革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部署,推动一系列举措落地。2018年春节刚过,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深化跨军地改革是其中重要内容。结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化武警部队跨军地改革,推进公安现役部队改革,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实施空管体制改革,成立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推进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打造现代国防动员力量体系;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军队不从事经营活动的目标基本实现……“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地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纷纷出台一系列支持改革、服务改革的政策举措,军地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2021年深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充分肯定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称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重整重塑迈向世界一流改革强军给人民军队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人民军队在“新体制时间”里加速破茧蝶变:陆军机动作战、立体攻防能力显著增强,海军加快推进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空军加速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转型,火箭军不断强化核常兼备、全域慑战能力……这是改革重塑后,人民军队展示的强军新貌——2023年7月,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上,歼-20首次以四机编队进行机动飞行展示,运油-20首次与歼-20、歼-16以“五机同框”的画面进行空中加油通场展示,歼-10S、歼-11BS首次进行异型机模拟空战展示……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上,运油-20和歼-20、歼-16加油编队从米格-15飞机上空飞过(2023年7月29日摄)。新华社发(余红春摄)此次活动展现了人民空军日新月异的装备发展水平、实战化军事训练质效和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运油-20不再是单一的静态展示和单机飞行展示,而是全方位呈现体系能力,展示的是我们日常战训中常用的战斗姿态。”运油-20飞行员王宇凌说,“改革强军战略,使人民军队实现了组织形态和力量体系的历史性变革。正是缘于改革,才让我们的部队重整重塑,加速迈向世界一流。”2019年10月1日,20余万军民以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装备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首次亮相的领导指挥方队,是一个改革强军、联合作战指挥印记最鲜明的方队——队员从军委机关15个部门和各战区、军兵种机关、武警部队抽组而成。领导指挥方队创造了两个第一:人民军队阅兵史上第一个从领导指挥机构抽组的方队,第一个由将军组成第一排面的方队。此次阅兵首次设置了联勤保障部队、院校科研、文职人员等方队,展现了国防和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的整体性、革命性重塑成果,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结束访问汤加时,任务官兵中的文职人员向欢送人群挥手告别(2023年8月4日摄)。新华社发(徐巍摄)580台(套)地面装备组成32个装备方队,陆、海、空军航空兵160余架战机组成12个空中梯队……受阅装备全部为中国制造,40%为首次亮相,展示出人民军队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如虹气势。这是改革重塑后,人民军队展现的更加精干高效的指挥体制——2024年5月23日至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演习重点演练联合海空战备警巡、联合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联合精打要害目标等科目,舰机抵近台岛周边战巡,岛链内外一体联动,检验战区部队联合作战实战能力。这也是对“台独”分裂势力谋“独”行径的有力惩戒,对外部势力干涉挑衅的严重警告。军事专家认为,演习中,在东部战区的统一指挥下,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多个军兵种共同参与,展示了改革重塑后中国军队在联合作战中的协同能力和整体作战实力。4年多前,新冠疫情暴发。一声令下,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等多个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迅速集结,驰援武汉。空军出动3型11架运输机多地同步向武汉空运医疗队员(2020年2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黎云摄航空、铁路、公路,立体投送;人力、物资、信息,高效流转;现役军人、文职人员、民兵,密切协作;联合指挥、联合编组、军地联合……“进入状态快、部队集结快、行动展开快,这是真正的战争速度。”“指挥统筹一张图、力量运用一盘棋、贯彻执行一竿子,这是真正的打仗体制。”有军事观察家这样评价中国军队在武汉抗疫行动中的表现。没有备战时间、没有临战预演、初战即决战,人民军队在这场特殊战役中,交出了一份“接令当天开赴前线、3个星期控制局面、3个月内完成任务”的优异答卷。这种奇迹般的“快”,源于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更加高效的指挥体制、更加精干的力量规模、更加科学的结构编成。“人民军队的抗疫答卷,浓缩着人民军队的能力重塑和时代之变,彰显了一支军队在改革重塑后的全新面貌和胜战底气。”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尹浩认为,虽然抗击疫情是一次非战争军事行动,但检验和体现了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的实战能力。军事专家认为,改革调整后,全军上下备战打仗、联战联训的观念进一步强化,各战区发挥联战联训枢纽作用,各军兵种部队紧密对接战区联合作战能力需求,以军兵种能力训练支撑体系联合训练,不断提升胜战贡献率。这是改革重塑后,人民军队探索的新型演训样式——2021年9月11日至25日,“和平使命-2021”上合组织联合反恐军演,在俄罗斯奥伦堡州东古兹靶场举行。2021年9月23日,在俄罗斯奥伦堡州东古兹靶场举行的“和平使命-2021”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实兵实弹演习中,多国联合部队进行陆空协同作战。新华社记者梅世雄摄此次联演,中方参演部队指挥机构以北部战区为主编成中方导演部和中方反恐集群指挥部,任务部队以北部战区某旅合成营为主、配属相关保障分队编成。新体制新编制下的中方参演部队合成营,既有步兵、装甲兵、炮兵,又有侦察、通信、工兵等力量,集多兵种于一体,实现了力量结构、人员编成、装备编配、要素编组的重塑与跨越,可与多种作战力量对接组合、模块化编组,充分发挥其小型化、多能化、精干化等优势,让各作战单元和要素发挥最大体系作战能力。9月23日实兵实弹演习中,记者在某新型作战指挥车内看到合成营模块化、多能化的作战编成优势,大胆实践作战指挥多源感知、作战要素高度融合、作战空间向多维拓展的新型作战样式,最大限度发挥合成营“前伸触角”的作用。2023年7月23日,随着舰艇编队“锚地防御”演练顺利结束,“北部·联合-2023”演习完成了各项预定演练课目。演习围绕“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这一主题,中俄双方海空兵力联合筹划、联合指挥、联合作战,有效锤炼检验了远海远域实战能力,在联演组织形式、兵力融合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2023年7月20日,在日本海某海域进行的“北部·联合-2023”演习中,中俄参演舰艇编队开展海空护航演练。新华社发(刘丹摄)2024年5月17日,中蒙“草原伙伴-2024”陆军联合训练首次全要素、全过程实兵实弹合练,在蒙古国东戈壁省某训练场举行。中蒙双方参训部队按照“全纵深精打要害、多方向向心突击、分区域清剿围歼”的基本战法,共同展开以应对非法武装团体活动为课题的联合训练。……新的体系、新的力量、新的装备、新的战法……人民军队由内而外焕然一新,亮剑慑敌的底气更加充盈。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向西太平洋航渡(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莫小亮摄)改革未有穷期。在改革强军之路上奋勇向前的人民军队必将不断夺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胜利——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21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07-03 09:33:13

开创改革强军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防和军队改革成就综述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领导指挥方队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题:开创改革强军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防和军队改革成就综述新华社记者梅世雄、李秉宣人民军队改革强军的伟大征程上,又迎来一个载入史册的重要时刻——2024年4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信息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信息支援部队全体官兵致以热烈祝贺。授旗仪式后,习近平致训词。他指出,调整组建信息支援部队,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从强军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对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根据中央军委决定,新组建的信息支援部队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同时撤销战略支援部队番号,相应调整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领导管理关系。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军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引领,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深入破解长期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联勤保障部队方队。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改革推动强军,强军支撑强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的人民军队,正阔步迈向世界一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战略擘画统帅掌舵领航改革,当代中国的鲜明特色,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长期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习主席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果断作出改革强军的战略决策。强国必强军,强军必改革。“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就痛彻肺腑!”习主席以强烈的历史忧患深刻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军队要跟上中央步伐,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决推进军队各项改革。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历史担当。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习主席激励全军:“新军事革命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奋发有为,不仅要赶上潮流、赶上时代,还要力争走在时代前列。”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先后进行了13次比较大的改革,部队规模、体制编制不断调整,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受各种因素影响,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要解决的大都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起来确实不容易。”习主席告诫全军,“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思之弥深,行之愈笃。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决定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盘子,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为单独一部分写进全会决定,这在全会历史上是第一次。仅4个月后,又一条重磅消息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习主席决策成立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并担任组长。党的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这也是第一次。这两个非同寻常的“第一次”,昭示了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坚定意志、坚强决心,极大激发和凝聚了全军官兵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磅礴力量,成为推动改革的根本保证。对于一支大国军队来说,改什么、怎么改,有目标、布局问题,有立场、观点问题,也有方法、路径问题。习主席为改革论证设计倾注大量心血,多次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军委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多次当面听取有关单位改革意见建议,亲自确定改革重大工作安排,亲自领导调研论证和方案拟制工作,亲自组织研究改革重大问题……改革始终奔着问题去,以问题倒逼改革。在改革的各个阶段,每一个方案都指明了破解现实问题的方法路径,每一个现实问题的解决思路最终汇聚成一条条具体的改革措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变革,要加强顶层谋划、体系设计。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习主席强调,要把握改革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使领导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各项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谋篇布局,落子有声。设立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建立由军地200多名专家和领导组成的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咨询评估专家库,充分发挥第三方独立评估作用;赋予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相关研究论证任务,发挥其智囊作用……汇聚全军和各方面智慧,形成改革“最大公约数”。习主席到机关、进班排,上高原、赴海岛,登战车、乘军舰,深入调查研究。全军和各方面踊跃献策、积极建言,军外到军内、机关到部队、将军到士兵;各方向实地调研、各层面座谈访谈、大范围问卷调查;一份份情况报告、一封封来信意见、一条条网络留言……许多好思路、好建议、好点子进入了改革方案。“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习主席领导运筹下,一整套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有重大创新突破、人民军队特色鲜明的改革设计破茧而出。2015年7月,习主席先后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总体方案。在领导推动这轮改革的历程中,习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要战略思想,立起改革强军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从党和国家整体布局到军队各系统相互耦合,从总体方案、重大领域方案到专项方案层层深入,从领导指挥体制、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到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新时代人民军队改革的目标图、路线图和施工图就此绘就,一场浴火重生、开新图强的历史性变革蓬勃展开。攻坚克难深入推进改革一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2015年11月24日,一个注定载入人民军队史册的日子。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习主席发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动员令——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统帅号令所指,全军闻令景从,向心凝聚、向战发力、向难攻坚。领导指挥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贯彻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总原则,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构建起“中央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中央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立起人民军队新的“四梁八柱”。“四总部”退出历史舞台,调整组建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指挥、建设、管理、监督等路径更加清晰,决策、规划、执行、评估等职能配置更加合理,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和战略谋划、战略管理职能有效强化。“七大军区”完成历史使命,重新调整划设五大战区,健全军委、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起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武警部队由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预备役部队全面纳入军队领导指挥体系。步入“新体制时间”,广大官兵既“转身子”又“换脑子”,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联的壁垒渐次打破,战的效能逐步凸显。一次次演训中,过去相对独立的不同军兵种部队,在战区的调度下常态化开展联演联训;过去难以共享的数据信息,如今在战区诸军兵种部队间高效流转;侦察不再“各自为战”,指挥不再“各唱各调”,火力不再“各打各的”,一个个联合铁拳淬火而生。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深刻重塑——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新数据:陆军占全军总员额比例下降到50%以下;全军非战斗机构现役员额压减近一半,军官数量减少30%……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新名词:合成旅、空中突击旅、航母编队、空降兵军、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减与增的辩证法,既是瘦身,更是强体,是一次划时代的力量重塑。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推动部队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2017年4月27日,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披露,陆军18个集团军番号撤销,调整组建后的13个集团军番号同时公布。此外,新调整组建的单位中,还包括诸多新型作战力量。调整之后,我军规模更加精干,结构更加优化,编成更加科学,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陆战型的力量结构,改变了国土防御型的兵力布势,改变了重兵集团、以量取胜的制胜模式,战略预警、远海防卫、远程打击、战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充实加强,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正在形成。陆军练兵备战及转型建设集训中,某空中突击旅进行实兵实弹演练(2018年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永进摄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近日,2024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已录用文职人员陆续到各部队报到。2018年6月,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录用人员中,高学历群体、“二次入伍”群体等格外引人注目。这标志着我军人才引进工作的开放性、竞争力大大增强。文职人员是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新型文职人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人民军队政策制度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这次改革彻底改变以往零敲碎打的做法,系统谋划、前瞻设计、创新发展、整体重塑,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形成军队党的建设制度、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军事管理政策制度“四大板块”。习主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相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军队党的建设条例》《军队政治工作条例》等我军党的建设主干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陆续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等军事法律。成立中央军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中央军委干部考评委员会。出台《现役军官管理暂行条例》及11项配套政策制度,建立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制度取得实质进展。颁布《军士暂行条例》《义务兵暂行条例》、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以及配套法规。构建军人荣誉体系,举办授勋授称仪式;优化军人待遇,发放军人父母赡养补助、配偶荣誉金,实行军人配偶子女免费医疗等新的医疗保障政策……一件件暖心事,增强官兵职业荣誉感,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工作人员在居民魏松梅(右)家门口悬挂“光荣之家”牌(2019年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成熟一项推进一项,20余个重大领域基本法规相继推出,一大批配套政策制度和重大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军队战斗力和官兵活力进一步解放,改革效能持续释放。跨军地重大改革深入实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跨军地重大改革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部署,推动一系列举措落地。2018年春节刚过,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深化跨军地改革是其中重要内容。结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化武警部队跨军地改革,推进公安现役部队改革,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实施空管体制改革,成立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推进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打造现代国防动员力量体系;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军队不从事经营活动的目标基本实现……“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地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纷纷出台一系列支持改革、服务改革的政策举措,军地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2021年深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充分肯定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称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重整重塑迈向世界一流改革强军给人民军队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人民军队在“新体制时间”里加速破茧蝶变:陆军机动作战、立体攻防能力显著增强,海军加快推进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空军加速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转型,火箭军不断强化核常兼备、全域慑战能力……这是改革重塑后,人民军队展示的强军新貌——2023年7月,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上,歼-20首次以四机编队进行机动飞行展示,运油-20首次与歼-20、歼-16以“五机同框”的画面进行空中加油通场展示,歼-10S、歼-11BS首次进行异型机模拟空战展示……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上,运油-20和歼-20、歼-16加油编队从米格-15飞机上空飞过(2023年7月29日摄)。新华社发(余红春摄)此次活动展现了人民空军日新月异的装备发展水平、实战化军事训练质效和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运油-20不再是单一的静态展示和单机飞行展示,而是全方位呈现体系能力,展示的是我们日常战训中常用的战斗姿态。”运油-20飞行员王宇凌说,“改革强军战略,使人民军队实现了组织形态和力量体系的历史性变革。正是缘于改革,才让我们的部队重整重塑,加速迈向世界一流。”2019年10月1日,20余万军民以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装备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首次亮相的领导指挥方队,是一个改革强军、联合作战指挥印记最鲜明的方队——队员从军委机关15个部门和各战区、军兵种机关、武警部队抽组而成。领导指挥方队创造了两个第一:人民军队阅兵史上第一个从领导指挥机构抽组的方队,第一个由将军组成第一排面的方队。此次阅兵首次设置了联勤保障部队、院校科研、文职人员等方队,展现了国防和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的整体性、革命性重塑成果,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结束访问汤加时,任务官兵中的文职人员向欢送人群挥手告别(2023年8月4日摄)。新华社发(徐巍摄)580台(套)地面装备组成32个装备方队,陆、海、空军航空兵160余架战机组成12个空中梯队……受阅装备全部为中国制造,40%为首次亮相,展示出人民军队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如虹气势。这是改革重塑后,人民军队展现的更加精干高效的指挥体制——2024年5月23日至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演习重点演练联合海空战备警巡、联合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联合精打要害目标等科目,舰机抵近台岛周边战巡,岛链内外一体联动,检验战区部队联合作战实战能力。这也是对“台独”分裂势力谋“独”行径的有力惩戒,对外部势力干涉挑衅的严重警告。军事专家认为,演习中,在东部战区的统一指挥下,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多个军兵种共同参与,展示了改革重塑后中国军队在联合作战中的协同能力和整体作战实力。4年多前,新冠疫情暴发。一声令下,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等多个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迅速集结,驰援武汉。空军出动3型11架运输机多地同步向武汉空运医疗队员(2020年2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黎云摄航空、铁路、公路,立体投送;人力、物资、信息,高效流转;现役军人、文职人员、民兵,密切协作;联合指挥、联合编组、军地联合……“进入状态快、部队集结快、行动展开快,这是真正的战争速度。”“指挥统筹一张图、力量运用一盘棋、贯彻执行一竿子,这是真正的打仗体制。”有军事观察家这样评价中国军队在武汉抗疫行动中的表现。没有备战时间、没有临战预演、初战即决战,人民军队在这场特殊战役中,交出了一份“接令当天开赴前线、3个星期控制局面、3个月内完成任务”的优异答卷。这种奇迹般的“快”,源于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更加高效的指挥体制、更加精干的力量规模、更加科学的结构编成。“人民军队的抗疫答卷,浓缩着人民军队的能力重塑和时代之变,彰显了一支军队在改革重塑后的全新面貌和胜战底气。”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尹浩认为,虽然抗击疫情是一次非战争军事行动,但检验和体现了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的实战能力。军事专家认为,改革调整后,全军上下备战打仗、联战联训的观念进一步强化,各战区发挥联战联训枢纽作用,各军兵种部队紧密对接战区联合作战能力需求,以军兵种能力训练支撑体系联合训练,不断提升胜战贡献率。这是改革重塑后,人民军队探索的新型演训样式——2021年9月11日至25日,“和平使命-2021”上合组织联合反恐军演,在俄罗斯奥伦堡州东古兹靶场举行。2021年9月23日,在俄罗斯奥伦堡州东古兹靶场举行的“和平使命-2021”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实兵实弹演习中,多国联合部队进行陆空协同作战。新华社记者梅世雄摄此次联演,中方参演部队指挥机构以北部战区为主编成中方导演部和中方反恐集群指挥部,任务部队以北部战区某旅合成营为主、配属相关保障分队编成。新体制新编制下的中方参演部队合成营,既有步兵、装甲兵、炮兵,又有侦察、通信、工兵等力量,集多兵种于一体,实现了力量结构、人员编成、装备编配、要素编组的重塑与跨越,可与多种作战力量对接组合、模块化编组,充分发挥其小型化、多能化、精干化等优势,让各作战单元和要素发挥最大体系作战能力。9月23日实兵实弹演习中,记者在某新型作战指挥车内看到合成营模块化、多能化的作战编成优势,大胆实践作战指挥多源感知、作战要素高度融合、作战空间向多维拓展的新型作战样式,最大限度发挥合成营“前伸触角”的作用。2023年7月23日,随着舰艇编队“锚地防御”演练顺利结束,“北部·联合-2023”演习完成了各项预定演练课目。演习围绕“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这一主题,中俄双方海空兵力联合筹划、联合指挥、联合作战,有效锤炼检验了远海远域实战能力,在联演组织形式、兵力融合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2023年7月20日,在日本海某海域进行的“北部·联合-2023”演习中,中俄参演舰艇编队开展海空护航演练。新华社发(刘丹摄)2024年5月17日,中蒙“草原伙伴-2024”陆军联合训练首次全要素、全过程实兵实弹合练,在蒙古国东戈壁省某训练场举行。中蒙双方参训部队按照“全纵深精打要害、多方向向心突击、分区域清剿围歼”的基本战法,共同展开以应对非法武装团体活动为课题的联合训练。……新的体系、新的力量、新的装备、新的战法……人民军队由内而外焕然一新,亮剑慑敌的底气更加充盈。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向西太平洋航渡(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莫小亮摄)改革未有穷期。在改革强军之路上奋勇向前的人民军队必将不断夺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胜利——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21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07-03 09:33:13

开创改革强军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防和军队改革成就综述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领导指挥方队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题:开创改革强军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防和军队改革成就综述新华社记者梅世雄、李秉宣人民军队改革强军的伟大征程上,又迎来一个载入史册的重要时刻——2024年4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信息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信息支援部队全体官兵致以热烈祝贺。授旗仪式后,习近平致训词。他指出,调整组建信息支援部队,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从强军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对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根据中央军委决定,新组建的信息支援部队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同时撤销战略支援部队番号,相应调整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领导管理关系。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军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引领,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深入破解长期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联勤保障部队方队。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改革推动强军,强军支撑强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的人民军队,正阔步迈向世界一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战略擘画统帅掌舵领航改革,当代中国的鲜明特色,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长期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习主席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果断作出改革强军的战略决策。强国必强军,强军必改革。“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就痛彻肺腑!”习主席以强烈的历史忧患深刻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军队要跟上中央步伐,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决推进军队各项改革。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历史担当。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习主席激励全军:“新军事革命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奋发有为,不仅要赶上潮流、赶上时代,还要力争走在时代前列。”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先后进行了13次比较大的改革,部队规模、体制编制不断调整,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受各种因素影响,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要解决的大都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起来确实不容易。”习主席告诫全军,“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思之弥深,行之愈笃。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决定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盘子,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为单独一部分写进全会决定,这在全会历史上是第一次。仅4个月后,又一条重磅消息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习主席决策成立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并担任组长。党的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这也是第一次。这两个非同寻常的“第一次”,昭示了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坚定意志、坚强决心,极大激发和凝聚了全军官兵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磅礴力量,成为推动改革的根本保证。对于一支大国军队来说,改什么、怎么改,有目标、布局问题,有立场、观点问题,也有方法、路径问题。习主席为改革论证设计倾注大量心血,多次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军委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多次当面听取有关单位改革意见建议,亲自确定改革重大工作安排,亲自领导调研论证和方案拟制工作,亲自组织研究改革重大问题……改革始终奔着问题去,以问题倒逼改革。在改革的各个阶段,每一个方案都指明了破解现实问题的方法路径,每一个现实问题的解决思路最终汇聚成一条条具体的改革措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变革,要加强顶层谋划、体系设计。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习主席强调,要把握改革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使领导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各项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谋篇布局,落子有声。设立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建立由军地200多名专家和领导组成的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咨询评估专家库,充分发挥第三方独立评估作用;赋予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相关研究论证任务,发挥其智囊作用……汇聚全军和各方面智慧,形成改革“最大公约数”。习主席到机关、进班排,上高原、赴海岛,登战车、乘军舰,深入调查研究。全军和各方面踊跃献策、积极建言,军外到军内、机关到部队、将军到士兵;各方向实地调研、各层面座谈访谈、大范围问卷调查;一份份情况报告、一封封来信意见、一条条网络留言……许多好思路、好建议、好点子进入了改革方案。“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习主席领导运筹下,一整套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有重大创新突破、人民军队特色鲜明的改革设计破茧而出。2015年7月,习主席先后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总体方案。在领导推动这轮改革的历程中,习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要战略思想,立起改革强军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从党和国家整体布局到军队各系统相互耦合,从总体方案、重大领域方案到专项方案层层深入,从领导指挥体制、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到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新时代人民军队改革的目标图、路线图和施工图就此绘就,一场浴火重生、开新图强的历史性变革蓬勃展开。攻坚克难深入推进改革一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2015年11月24日,一个注定载入人民军队史册的日子。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习主席发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动员令——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统帅号令所指,全军闻令景从,向心凝聚、向战发力、向难攻坚。领导指挥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贯彻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总原则,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构建起“中央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中央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立起人民军队新的“四梁八柱”。“四总部”退出历史舞台,调整组建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指挥、建设、管理、监督等路径更加清晰,决策、规划、执行、评估等职能配置更加合理,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和战略谋划、战略管理职能有效强化。“七大军区”完成历史使命,重新调整划设五大战区,健全军委、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起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武警部队由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预备役部队全面纳入军队领导指挥体系。步入“新体制时间”,广大官兵既“转身子”又“换脑子”,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联的壁垒渐次打破,战的效能逐步凸显。一次次演训中,过去相对独立的不同军兵种部队,在战区的调度下常态化开展联演联训;过去难以共享的数据信息,如今在战区诸军兵种部队间高效流转;侦察不再“各自为战”,指挥不再“各唱各调”,火力不再“各打各的”,一个个联合铁拳淬火而生。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深刻重塑——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新数据:陆军占全军总员额比例下降到50%以下;全军非战斗机构现役员额压减近一半,军官数量减少30%……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新名词:合成旅、空中突击旅、航母编队、空降兵军、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减与增的辩证法,既是瘦身,更是强体,是一次划时代的力量重塑。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推动部队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2017年4月27日,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披露,陆军18个集团军番号撤销,调整组建后的13个集团军番号同时公布。此外,新调整组建的单位中,还包括诸多新型作战力量。调整之后,我军规模更加精干,结构更加优化,编成更加科学,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陆战型的力量结构,改变了国土防御型的兵力布势,改变了重兵集团、以量取胜的制胜模式,战略预警、远海防卫、远程打击、战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充实加强,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正在形成。陆军练兵备战及转型建设集训中,某空中突击旅进行实兵实弹演练(2018年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永进摄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近日,2024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已录用文职人员陆续到各部队报到。2018年6月,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录用人员中,高学历群体、“二次入伍”群体等格外引人注目。这标志着我军人才引进工作的开放性、竞争力大大增强。文职人员是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新型文职人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人民军队政策制度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这次改革彻底改变以往零敲碎打的做法,系统谋划、前瞻设计、创新发展、整体重塑,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形成军队党的建设制度、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军事管理政策制度“四大板块”。习主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相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军队党的建设条例》《军队政治工作条例》等我军党的建设主干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陆续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等军事法律。成立中央军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中央军委干部考评委员会。出台《现役军官管理暂行条例》及11项配套政策制度,建立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制度取得实质进展。颁布《军士暂行条例》《义务兵暂行条例》、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以及配套法规。构建军人荣誉体系,举办授勋授称仪式;优化军人待遇,发放军人父母赡养补助、配偶荣誉金,实行军人配偶子女免费医疗等新的医疗保障政策……一件件暖心事,增强官兵职业荣誉感,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工作人员在居民魏松梅(右)家门口悬挂“光荣之家”牌(2019年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成熟一项推进一项,20余个重大领域基本法规相继推出,一大批配套政策制度和重大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军队战斗力和官兵活力进一步解放,改革效能持续释放。跨军地重大改革深入实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跨军地重大改革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部署,推动一系列举措落地。2018年春节刚过,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深化跨军地改革是其中重要内容。结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化武警部队跨军地改革,推进公安现役部队改革,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实施空管体制改革,成立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推进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打造现代国防动员力量体系;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军队不从事经营活动的目标基本实现……“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地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纷纷出台一系列支持改革、服务改革的政策举措,军地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2021年深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充分肯定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称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重整重塑迈向世界一流改革强军给人民军队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人民军队在“新体制时间”里加速破茧蝶变:陆军机动作战、立体攻防能力显著增强,海军加快推进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空军加速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转型,火箭军不断强化核常兼备、全域慑战能力……这是改革重塑后,人民军队展示的强军新貌——2023年7月,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上,歼-20首次以四机编队进行机动飞行展示,运油-20首次与歼-20、歼-16以“五机同框”的画面进行空中加油通场展示,歼-10S、歼-11BS首次进行异型机模拟空战展示……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上,运油-20和歼-20、歼-16加油编队从米格-15飞机上空飞过(2023年7月29日摄)。新华社发(余红春摄)此次活动展现了人民空军日新月异的装备发展水平、实战化军事训练质效和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运油-20不再是单一的静态展示和单机飞行展示,而是全方位呈现体系能力,展示的是我们日常战训中常用的战斗姿态。”运油-20飞行员王宇凌说,“改革强军战略,使人民军队实现了组织形态和力量体系的历史性变革。正是缘于改革,才让我们的部队重整重塑,加速迈向世界一流。”2019年10月1日,20余万军民以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装备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首次亮相的领导指挥方队,是一个改革强军、联合作战指挥印记最鲜明的方队——队员从军委机关15个部门和各战区、军兵种机关、武警部队抽组而成。领导指挥方队创造了两个第一:人民军队阅兵史上第一个从领导指挥机构抽组的方队,第一个由将军组成第一排面的方队。此次阅兵首次设置了联勤保障部队、院校科研、文职人员等方队,展现了国防和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的整体性、革命性重塑成果,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结束访问汤加时,任务官兵中的文职人员向欢送人群挥手告别(2023年8月4日摄)。新华社发(徐巍摄)580台(套)地面装备组成32个装备方队,陆、海、空军航空兵160余架战机组成12个空中梯队……受阅装备全部为中国制造,40%为首次亮相,展示出人民军队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如虹气势。这是改革重塑后,人民军队展现的更加精干高效的指挥体制——2024年5月23日至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演习重点演练联合海空战备警巡、联合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联合精打要害目标等科目,舰机抵近台岛周边战巡,岛链内外一体联动,检验战区部队联合作战实战能力。这也是对“台独”分裂势力谋“独”行径的有力惩戒,对外部势力干涉挑衅的严重警告。军事专家认为,演习中,在东部战区的统一指挥下,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多个军兵种共同参与,展示了改革重塑后中国军队在联合作战中的协同能力和整体作战实力。4年多前,新冠疫情暴发。一声令下,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等多个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迅速集结,驰援武汉。空军出动3型11架运输机多地同步向武汉空运医疗队员(2020年2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黎云摄航空、铁路、公路,立体投送;人力、物资、信息,高效流转;现役军人、文职人员、民兵,密切协作;联合指挥、联合编组、军地联合……“进入状态快、部队集结快、行动展开快,这是真正的战争速度。”“指挥统筹一张图、力量运用一盘棋、贯彻执行一竿子,这是真正的打仗体制。”有军事观察家这样评价中国军队在武汉抗疫行动中的表现。没有备战时间、没有临战预演、初战即决战,人民军队在这场特殊战役中,交出了一份“接令当天开赴前线、3个星期控制局面、3个月内完成任务”的优异答卷。这种奇迹般的“快”,源于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更加高效的指挥体制、更加精干的力量规模、更加科学的结构编成。“人民军队的抗疫答卷,浓缩着人民军队的能力重塑和时代之变,彰显了一支军队在改革重塑后的全新面貌和胜战底气。”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尹浩认为,虽然抗击疫情是一次非战争军事行动,但检验和体现了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的实战能力。军事专家认为,改革调整后,全军上下备战打仗、联战联训的观念进一步强化,各战区发挥联战联训枢纽作用,各军兵种部队紧密对接战区联合作战能力需求,以军兵种能力训练支撑体系联合训练,不断提升胜战贡献率。这是改革重塑后,人民军队探索的新型演训样式——2021年9月11日至25日,“和平使命-2021”上合组织联合反恐军演,在俄罗斯奥伦堡州东古兹靶场举行。2021年9月23日,在俄罗斯奥伦堡州东古兹靶场举行的“和平使命-2021”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实兵实弹演习中,多国联合部队进行陆空协同作战。新华社记者梅世雄摄此次联演,中方参演部队指挥机构以北部战区为主编成中方导演部和中方反恐集群指挥部,任务部队以北部战区某旅合成营为主、配属相关保障分队编成。新体制新编制下的中方参演部队合成营,既有步兵、装甲兵、炮兵,又有侦察、通信、工兵等力量,集多兵种于一体,实现了力量结构、人员编成、装备编配、要素编组的重塑与跨越,可与多种作战力量对接组合、模块化编组,充分发挥其小型化、多能化、精干化等优势,让各作战单元和要素发挥最大体系作战能力。9月23日实兵实弹演习中,记者在某新型作战指挥车内看到合成营模块化、多能化的作战编成优势,大胆实践作战指挥多源感知、作战要素高度融合、作战空间向多维拓展的新型作战样式,最大限度发挥合成营“前伸触角”的作用。2023年7月23日,随着舰艇编队“锚地防御”演练顺利结束,“北部·联合-2023”演习完成了各项预定演练课目。演习围绕“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这一主题,中俄双方海空兵力联合筹划、联合指挥、联合作战,有效锤炼检验了远海远域实战能力,在联演组织形式、兵力融合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2023年7月20日,在日本海某海域进行的“北部·联合-2023”演习中,中俄参演舰艇编队开展海空护航演练。新华社发(刘丹摄)2024年5月17日,中蒙“草原伙伴-2024”陆军联合训练首次全要素、全过程实兵实弹合练,在蒙古国东戈壁省某训练场举行。中蒙双方参训部队按照“全纵深精打要害、多方向向心突击、分区域清剿围歼”的基本战法,共同展开以应对非法武装团体活动为课题的联合训练。……新的体系、新的力量、新的装备、新的战法……人民军队由内而外焕然一新,亮剑慑敌的底气更加充盈。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向西太平洋航渡(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莫小亮摄)改革未有穷期。在改革强军之路上奋勇向前的人民军队必将不断夺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胜利——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21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07-03 09:33:13

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举行小范围晤谈

当地时间7月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共进晚餐,在愉快温馨的环境中就中哈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这是习近平同托卡耶夫握手。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新华社阿斯塔纳7月2日电当地时间7月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共进晚餐,在愉快温馨的环境中就中哈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07-03 09:31:31
<< 99 100 101 102 103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