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前行——从全国两会看中国经济发展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题: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前行——从全国两会看中国经济发展新华社记者2023年春天的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奋进激昂。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兰星村,农民驾驶农机播种春小麦(2023年3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李旭伦摄新方位、新使命、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稳中求进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1月重返扩张区间,2月继续回升;1月吸收外资同比增长14.5%……开年以来,政策举措密集落地,重大项目压茬推进,春耕备耕有序开展,消费市场稳步回暖……各地区各部门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扎实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我国发展已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但也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实现宏伟目标还需加倍努力。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代表委员表示,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经济稳步回升、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稳中求进,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安排,既有对“量”的要求,更彰显对“质”的追求。消费者在浙江义乌果品市场采购年货(2023年1月17日摄)。新华社发(龚献明摄)“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定的增速。要尽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说。计划报告指出,党的二十大明确到2035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在提高质量效益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5%左右的经济增长,符合现阶段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是经过奋斗可以实现的目标。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代表说,这一目标体现了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要求,有利于提振信心、引导预期,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在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兼顾稳与进、立足当前和长远,根据今年经济工作的安排,五大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委员表示,提高赤字率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力度的重要体现之一。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保持必要支出强度,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一季度17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培育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今年以来,江苏无锡出台一系列加快发展的切实举措。2022年,无锡市人均GDP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无锡市市长赵建军代表说:“高度关注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研发投入占比、生态环境等高质量发展指标,以高质量为追求,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释放增长潜力。”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兴山未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辅助社区老人进行云问诊(2023年2月16日摄)。新华社发(谢尚国摄)聚焦突出矛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这是一个上万亿元大市场。”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代表说,国内休闲零食市场潜力巨大,企业正加快上游原料整合、加大产业链协同、数字化升级生产线,打通供需全链条。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国内市场的空间潜力仍然巨大。计划报告中,“千方百计促消费的政策举措”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举措”两个专栏吸引代表委员关注。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深入实施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深入实施5G扬帆计划……稳投资、促消费,一系列新举措成为扩内需的重要抓手。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委员说,外需减弱的背景下,必须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从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三方面着手,让消费尽快恢复为经济增长主拉动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的重要工具。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去年湖南省新增专项债券1463亿元,撬动总投资超6000亿元。”湖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文杰代表说,今年全省将锚定高质量发展,加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形成更大投资拉动力。抓住关键,稳主体保民生守底线——“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对于广大经营主体的纾困支持政策,代表委员高度关注。“近几年,公司经历了铝价波动、成本上涨等冲击,但产销规模逐年上升,离不开税费优惠等政策支持。看到这么多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中国铝业集团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谢华代表说。经济发展承压下,风险压力也会加大。在福州市闽清县办税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向企业工作人员介绍税惠政策(2023年2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周义摄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稳定粮食生产……代表委员表示,一系列部署着眼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代表说,居民就业、社区养老、疫情防控,都是老百姓的“心头大事”。稳住信心、凝聚人心,基层组织要把工作做细、做好,让老百姓的事桩桩有人管,件件有人问。攻坚克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把握发展主动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迈向现代化,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立足自身,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型号总设计师唐长红委员介绍,国产大飞机家族在不断壮大。“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是当祖国需要时,想用就有,想干就能。打造大国重器的征程上,探索创新的步伐不会停歇。”他说。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将联合同济大学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组建精准基因组学检测中心,共同开展临床科研转化与合作运营。”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立忠代表说,“完善从基础研究‘最初一公里’到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全链条畅通,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这是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全球首家用户东航的仪式现场(2022年12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丁汀摄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是生命线,也是话语权。”深耕材料领域数十年,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西全代表感受深刻。从氨纶、芳纶到高性能纤维,凭借技术创新,泰和新材一步步做实工业基础,扭转部分领域“卡脖子”的被动局面,站稳国际市场。“企业首创的发光纤维已投产,今年计划研发投入10亿元,努力实现和进口材料的对等替代。”宋西全说。联通国内国际,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激发发展新动力——顶住下行压力,去年广西钦州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150.8%。钦州市市长王雄昌代表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我国外贸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凭借提前布局,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带来的新机遇,钦州有信心迎难而上,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挖掘潜力、激发动力。在广西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无人驾驶车辆在转运集装箱(2023年2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14亿多人口,超过4亿且仍在快速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拓宽拓深的城乡区域发展空间,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不断发展。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国经济提供强大支撑。庆铃汽车智能生产车间,32条生产线加足马力。“2023年整车和零部件销量预计同比增长50%,出口翻一番。”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卫东代表说,中国有庞大消费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这为推动汽车产业链升级,特别是新能源、氢燃料电池和氢动力商用车等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战略性优势。全面建成新发展格局任重道远,要靠不断实践创新。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林小明代表说,园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通过开放来释放强大创新动能。“我们将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快构建全球投资促进网络,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变,从制造向研发、营销和服务中心等高价值环节升级。”奋楫笃行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代表委员表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这是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繁忙的商用车整车生产线(2023年2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潺摄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10年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改革开放强大势能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袁国华代表说,自贸试验区要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自觉当好改革开放的先行军。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部分内容将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针对性比较强,力度比较大,涉及面比较广,触及的利益比较深,对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我国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将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制度基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改革红利,深圳将继续成为企业家成长沃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探路。”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代表说。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委员说,新征程上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全国两会传递重要信号。“民营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关键时期,也处于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将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发展越是面临多重目标多重选择,越要坚持统筹协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要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安徽省马鞍山市委书记袁方代表说,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马鞍山成为对接沪苏浙的桥头堡,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城市空间打造和品质提升同步推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社会治理……基层一线连着千针万线。这是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海鸥门”(2022年6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方喆摄“任务重、目标多,必须答好每一道‘必答题’,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让人民满意的生活品质。”辽宁省阜新市市长周鹏举代表说,阜新将加速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越是伟大艰巨,越要稳扎稳打推动高质量发展——“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跨越前进道路上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姜妍委员说,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我们要全身心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交通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五年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天山堡村党支部书记冉慧先后提出23件建议,也见证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一届履职,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和产业振兴,让家乡人民踏上更好更快的致富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从领衔研发中国首台深海钻机,到研制“海牛Ⅱ号”,湖南科技大学“海牛”科研团队不断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国家每一个需要赶超的地方,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海牛”科研团队负责人万步炎代表说,我们将以深海探索的勇气和坚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勇攀科技高峰,向着更深和更广阔的海底挺进。前程壮阔,使命催征。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安蓓、陈刚、张辛欣、申铖、叶前、杨玉华)海报设计:孙瑶【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3-03-06 15:34:44

以高质量发展实际行动为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题:以高质量发展实际行动为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新华社记者“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5日下午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方向,在代表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沿着习近平总书
发表时间:2023-03-06 15:33:18

从三个报告看2023民生新改善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题:从三个报告看2023民生新改善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今年的全国两会将如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开局之年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具体奋斗目标,切实解决百姓关心的急难愁盼和热点问题,通过发展不断提升民生福祉?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请审查的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从多个方面部署民生新举措,勾勒出民生发展新图景。就业: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发表时间:2023-03-06 15:30:08

“勇挑大梁、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侧记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题:“勇挑大梁、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侧记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3月5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灯光璀璨,暖意融融。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天,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同大家共商国是。140多名江苏省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总书记的到来。习近平总书记面带微笑,向大家频频挥手致意。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四赴江苏,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两个率先”殷切期望,擘画“
发表时间:2023-03-06 11:00:10

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
发表时间:2023-03-06 10:58:22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栗战书汪洋李强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等在主席台就座 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赵乐际主持大会 听取关于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说明等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李强、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等出席会议。新华社记者鞠鹏摄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习近平步
发表时间:2023-03-06 10:55:17

在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侧记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翟健岚摄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题:在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侧记新华社记者当时间步入2023年春天,新时代中国行进到新的历史节点。3月5日,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的日子。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肩负神圣使命,行使代表人民的庄严职责。过去与未来,在这里交汇。人民大会堂东门前,来自四川雅安“悬崖村”的彝族
发表时间:2023-03-06 10:42:36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李强赵乐际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到会祝贺 汪洋作政协十三届常委会工作报告 王沪宁主持会议 邵鸿作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李强、赵乐际、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在主席台就座。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踔厉奋发共襄复兴伟业,勇毅前行再谱时代华章。历经光辉岁月、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的人民政协,又迎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三月北京,春意盎然。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内灯光璀璨,气氛庄重热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悬挂在主席台正中,十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169人,实到2132人,符合规定人数。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王沪宁、石泰峰、胡春华、沈跃跃、王勇、周强、帕巴拉·格列朗杰、何厚铧、梁振英、巴特尔、苏辉、邵鸿、高云龙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李强、赵乐际、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等在主席台就座,祝贺大会召开。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翟健岚摄下午3时,王沪宁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十三届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汪洋强调,中共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人民政协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入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履行各项职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为实现中共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作出新的贡献。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十三届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时,汪洋指出,中共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全面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首次召开中央政协工作会议,制定《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政协性质定位,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务实有效深化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凝心聚力共襄民族复兴历史伟业,与时俱进推进人民政协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人民政协事业展现新气象新面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汪洋在报告中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提升政协协商质量、广泛开展凝聚共识工作、充分发挥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用、推进工作创新、加强自身建设等7个方面回顾了十三届全国政协的工作,总结了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必须聚焦中心工作持续提高协商效能、必须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必须不断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等主要体会,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王沪宁主持开幕会。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受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邵鸿向大会报告十三届全国政协的提案工作情况。他说,十三届全国政协期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紧扣“国之大者”、民之关切提出提案,建真言、出实招、聚共识。五年来,共收到提案29323件,经审查立案23818件。截至2023年2月底,99.8%的提案已经办复。全国政协会同有关方面深入开展协商,提案中的许多意见建议已体现到相关规划政策和举措中。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同志还有:马兴瑞、王晨、王毅、尹力、刘鹤、刘国中、许其亮、孙春兰、李干杰、李书磊、李鸿忠、杨晓渡、何卫东、何立峰、张又侠、张国清、陈文清、陈吉宁、陈敏尔、袁家军、黄坤明、刘金国、王小洪、曹建明、张春贤、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魏凤和、肖捷、赵克志、张军、刘奇葆、万钢、卢展工、马飚、陈晓光、夏宝龙、杨传堂、李斌、汪永清、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等。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应邀列席开幕会。外国驻华使节、海外侨胞等应邀参加开幕会。【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3-03-05 15:04:52

春风浩荡,凝心聚力开新局——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侧记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题:春风浩荡,凝心聚力开新局——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侧记新华社记者京城三月,春风浩荡、杨柳吐绿;放眼神州,春潮涌动、生机勃勃。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曲永义委员郑重佩戴好出席证,登上从驻地开往人民大会堂的客车。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在1月重返扩张区间后,2月继续回升;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止跌回升……谈起近期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曲永义十分
发表时间:2023-03-05 15:01:02

两会新华社权威速览丨一图速览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3-03-05 14:59:10
<< 234 235 236 237 238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