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习近平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内容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总结新时代我国人权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成就,分析国际人权领域斗争形势,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呵护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孔子的“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孟子的“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荀子的人“最为天
发表时间:2022-06-16 17:29:07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广东篇

新华社广州6月14日电题: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广东篇新华社记者深圳莲花山,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亲手种下的高山榕树,根深叶茂,枝繁如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广东考察,指引广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牢记总书记嘱托,广东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勇立潮头、开拓进取,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地方,也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就来到广东,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2018年10月,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广东这片热土,号召广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努力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到广东考察,释放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南海之滨,春潮涌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广东以此作为统领全省工作的“纲”。《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3年多来,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8年的10万亿余元增长到2021年约12.6万亿元。这是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21年9月8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加快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开发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持续加强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着力推进三地“湾区通”工程,打造“数字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等重大改革落地见效……曾经“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横琴岛,如今大道纵横;曾经布满荒野滩涂的前海,如今满眼繁华;覆盖11个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正越织越密,“1小时生活圈”形成;“港人港税、澳人澳税”落地实行;律师、医师等数十种港澳职业资格被广东湾区城市认可,大湾区成为许多港澳青年逐梦的热土……这是建设中的横琴(5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国保摄潮涌珠江两岸阔,放眼南粤气象新。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深圳被赋予更重大的使命:为全国层面深化改革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两年多来,广东省、深圳市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意见中提出的56项重点任务中,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11项已经完成,筹建海洋大学等45项取得重大进展,共有五方面47条经验在全国推广,先行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这是2021年9月17日拍摄的横琴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邓华摄从深圳综合改革试点40条首批授权事项全部落地,到广东自贸试验区36项改革全国首创;从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机遇、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到稳固供应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广东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创新既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做实做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这是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国保摄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寄予厚望:“这些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21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万亿元,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考察时,对其继续保持创新优势提出希望。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要“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保持发展领先和竞争优势,创新是第一动力。2012年时,腾讯开发的微信及Wechat注册账户约3亿,如今两者合并月活账户数已达12.88亿,成为全世界最主流即时通讯工具之一。腾讯公司真切体会到,未来企业竞争拼的是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坚持用创新的方式去突破,积极响应数字中国战略,努力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助手。这是在深圳市南山区拍摄的腾讯滨海大厦(2020年10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正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努力的方向。格力电器不断加深对坚持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发展道路重要性的认识,研发经费按需投入、不设上限,在智能装备、通信设备、模具等领域持续发力,不仅在空调相关领域掌握核心科技,还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创新不是大企业的专利。在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中央地带有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八个大字,激励着广大中小企业扬鞭奋蹄。“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不加强自主创新,就不可能实现新的发展,更不可能‘办大事’。”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新产品不断增加,4年前打入国际市场的业务如今已占企业营收七成以上。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外项目生产线(2019年4月10日摄)。新华社发(明珞公司供图)创新已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万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加到3800多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14%;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建好用好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强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广东正致力于攀登科技高峰,努力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并殷殷嘱托要“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5月7日摄)。新华社发(格力公司供图)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18年以来,广东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满足“大需求”、促进“新发展”,助力城乡之间、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之间缩小差距。截至目前,三项工程已累计培训768万人次,成为广受欢迎的民生品牌。成千上万的厨师、技工、保姆,因此摘了“贫困帽”,改变了人生和家庭命运。50岁出头的陆科明是“粤菜师傅”工程的受益者。4年前失业的他,经过培训后获得厨师职业资格。如今,陆科明在茂名市东镇街开的“高城人家”农家乐已远近闻名。既要让强者更强、优者更优,也要让追赶者发挥后发优势,广东正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持续提升,沿海经济带产业加速集聚,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成效显现。对于欠发达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构建起“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是2020年6月11日拍摄的广东省清远市连樟村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邓华摄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清远市连樟村,如今面貌一新:泥巴路变成水泥路,实现5G连续覆盖,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果蔬大棚都装有环境监测系统。连樟村党总支书记陆飞红说,我们通过发展乡村特色旅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引资发展灵芝、药材等特色产业,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站上新起点,舞台更宽广。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在各自跑道上赛龙夺锦、各展所长,区域协调发展的图景越来越美好。(记者徐金鹏、叶前、詹奕嘉、孙飞)【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6-15 17:25:34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文章强调,呵护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党的百年奋斗史,贯穿着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文章指出,在推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结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成功经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人权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二是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性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最显著的特征。三是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各国人权发展道路必须根据各自国情和本国人民愿望来决定。四是坚持以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生存是享有一切人权的基础,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五是坚持依法保障人权。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六是坚持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发展人权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各国都有权利自主选择人权发展道路,不同文明、不同国家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文章强调,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认识做好人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健康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第二,加强人权法治保障。第三,弘扬正确人权观。第四,积极推动全球人权治理。第五,积极开展国际人权斗争。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不能脱离不同国家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空谈人权。评价一个国家是否有人权,不能以别的国家的标准来衡量,更不能搞双重标准,甚至把人权当作干涉别国内政的政治工具。文章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担负起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历史责任,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当代中国人权观,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要增强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形成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合力。【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6-15 15:31:15

总书记挂念的“关键小事”丨农村厕所革命

农村厕所问题不仅关系到村居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十分关心。↑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来到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看望从山区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的乡亲们。他走进村民李应川家,小院洁净、住房敞亮、厨卫设施齐全。↑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村民张国利家察看厕所情况。有序推进的“厕所革命”,给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带来新的变化。↑拼版照片:上图为吉林省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村民康顺姬在打扫院子里的旱厕旧址;下图为康顺姬在打扫室内厕所(2021年8月3日摄)。水南村的室内卫生厕所改造率达100%。↑河北省永清县三圣口乡赵家场一村施工人员在安装化粪池(2019年9月10日摄)。↑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镇西官房村村民在家里的卫生间洗手(2020年7月8日摄)。西官房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厕所革命、自来水入户等工程,村容村貌不断提升。↑重庆市沙坪坝区中梁镇龙泉村村民吴桂慧在打扫村里的公厕(2020年4月8日摄)。监制:孙承斌汪金福策划:刘洁郑卫兰红光赖向东王建华统筹:鱼澜毕晓洋编辑:徐金泉徐亮虞东升韩芳摄影:鞠鹏李学仁颜麟蕴李晓果李然黄伟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新华社摄影部制作【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6-15 15:12:48

百舸争流竞湖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湖南篇

新华社长沙6月13日电题:百舸争流竞湖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湖南篇新华社记者丁锡国、谭剑、刘芳洲湖南这片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湖南考察调研,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对湖南发展锚定新坐标、明确新定位、赋予新使命。百舸争流竞湖湘。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火热场景,在三湘四水跃动,新业绩在不断创造、新局面在不断打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
发表时间:2022-06-14 17:16:11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发布《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纲要(试行)》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签署命令,发布《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纲要(试行)》,自2022年6月15日起施行。《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着眼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创新军事力量运用方式,规范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组织实施,对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纲要》共6章59条,认真总结以往遂行任务实践经验,广泛汲取军地相关理论成果,主要对基本原则、组织指挥、行动类型、行动保障、政治工作等进行了系统规范,为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提供法规依据。【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6-14 17:14:37

极目楚天千帆竞——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湖北篇

新华社武汉6月12日电题:极目楚天千帆竞——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湖北篇新华社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湖北考察,对湖北各项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湖北改革发展指明方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湖北向着经济更好、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后劲更足、实力更强稳健前行,荆山楚水充盈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武汉江景(2021年6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
发表时间:2022-06-13 17:55:15

习近平致信祝贺《大公报》创刊120周年

习近平致信祝贺《大公报》创刊120周年强调弘扬爱国传统锐意创新发展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书写更为精彩的时代篇章新华社香港6月12日电在《大公报》创刊1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全体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一个多世纪以来,《大公报》秉承“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办报宗旨,立言为公,文章报国,为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香港回归祖国、保持繁荣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发表时间:2022-06-13 17:41:11

习近平致《大公报》创刊120周年的贺信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习近平致《大公报》创刊120周年的贺信值此《大公报》创刊120周年之际,我向全体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一个多世纪以来,《大公报》秉承“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办报宗旨,立言为公,文章报国,为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香港回归祖国、保持繁荣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入新时代,《大公报》旗帜鲜明发出正面声音、凝聚社会共识,为维护香港社会稳定、增进香港与内地交流、促进人心回归作出了贡献。希望《大公报》不忘初心,弘扬
发表时间:2022-06-13 17:40:11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新魅力,新天地——非遗传承发展观察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题:新魅力,新天地——非遗传承发展观察新华社记者赵东辉、王学涛、陈志豪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全国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拉开帷幕。展演展示、互动体验、产品展销……越来越多非遗项目线上线下融入现代生产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新华社记者近期在多地调研,感
发表时间:2022-06-11 17:15:33
<< 323 324 325 326 327 >> 跳转